萧华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是在1929年4月,当时毛主席率领红四军一部来到兴国,住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,老表们争先恐后地来看望。文昌宫前面的人慢慢地多,县委决定召开一个群众大会,让毛主席和这些老表们见见面。
在主席台上,毛主席向大家挥挥手,随后进行了一次生动又有趣的演讲,而毛主席的演讲也引得不少老表们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。大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天空中突然响起阵阵春雷,当时正是春旱的时间,这一场雨真的是及时雨。
毛主席这番话再次引得大家哈哈大笑,而萧华也被毛主席的这番话所吸引,在台下不停地鼓掌。
在潋江书院里,毛主席起草并制定了兴国县《土地法》,为了可以更好地贯彻《土地法》,他主持举办了有40多人参加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,年仅13岁的萧华是训练班中年级最小的学员。
1930年3月,毛主席再次率领红四军一部来到兴国,他仍住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里。当毛主席从他人的口中得知有一位名叫萧华的年轻人很优秀的时候,立刻让身边的警卫员将萧华找来,想要和他了解一下兴国的情况和接下来的工作。
当警卫员找到萧华,并告诉他毛主席要见他的时候,萧华还是有些紧张的。虽然萧华不是第一次见毛主席,但却是第一次和毛主席近距离接触并谈话,因此有些紧张也是在所难免的。
萧华跟着警卫员来到书院,只见毛主席正坐在一张长条靠背椅上看《兴国县志》。萧华当即喊了一声“报告”,毛主席见状放下书,笑着站起来说:
还没等萧华回答,毛主席又问:“你今年多大了?”萧华回答道:“我今年15岁。”
毛主席对萧华很是满意,然后和他聊起《兴国县志》,随着两人慢慢熟悉起来,毛主席才将话题进入主题。萧华刚开始回答毛主席问题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的,基本是毛主席问什么,他回答什么。
不过由于萧华口齿伶俐,再加上熟悉情况,两人的谈话也慢慢变得放松,毛主席对他也慢慢变得满意,不停地点头,让他继续说下去。经过这次谈话,萧华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。第一次中央苏区扩红的时候,兴国就有一万多名青少年参加红军。
有几次谈得晚了,毛主席就让人在自己的大床边搭一个小床,毛主席和贺子珍睡在大床上,萧华就睡在小床上。
不久后经过毛主席提议,萧华被调到红四军进行工作。1930年6月,14岁的萧华赶到红军总前委报到,在总部待命期间,只要毛主席一有空,就会给萧华介绍当前的革命形势和红军的情况。
当到了吃饭的时候,毛主席就会派人叫萧华去自己家吃饭。毛主席的饭很简单,几乎每顿都是南瓜汤红米饭,除此之外还会多一盘辣椒。
某次在吃午饭的时候,毛主席对萧华说:“你怕不怕吃辣椒?”萧华说:“辣椒有什么好怕的?我不怕!”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,给他夹了一筷子辣椒然后说:
没过多久萧华被任命为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,此后又担任了团政治委员、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等职务。在担任红军青年部门负责人的时候,萧华的工作受到毛主席、周恩来、朱德等人的充分肯定。
1933年春天,蒋介石集合50万大军、60多架飞机包围中央苏区,企图进行第五次“围剿”。由于苏区已经经历了四次“围剿”,人数不足,因此党中央决定扩大100万铁的红军,务必保证胜利果实!
就这样17岁的萧华走上了少共国际师政委的岗位,成为红军最年轻的师职干部。9月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开始,少共国际师一开始只做掩护、运输工作,之后才成为主力作战部队。萧华率领少共国际师前往黎川,在拿口打了建师以来的第一仗。
士气高昂的娃娃兵们以一个营的兵力先歼灭敌军一个连,随后击溃敌军200多人的增援部队,紧接着他们又消灭了敌军一个哨排,缴获了不少,从此结束了从主力红军大哥们手中拿武器的历史。
在之后的团村战斗中,少共国际师打得慷慨悲壮,在某次阻击战中,平均岁数不到18岁的战士们面对正面进攻的敌人毫不害怕,弹药用尽了就拼刺刀和拳头。
一位小战士头部受伤仍不愿下前线,直到一颗子弹打中胸部才倒下,一位首长腿部受伤也不愿意下去包扎,而是坚持守在战场上,流尽最后一滴血。
在中央苏区最后的日子里,少共国际师在驻地樟树、横村一线,以“短促出击”的方式,打阵地战和防御战。此后又参加了广场、驿前等重要战斗,在作战经验不足、缺少的情况下,他们的战斗力还是十分强,一点也不逊于红军主力部队。
少共国际师的出色表现也受到了红军高级指战员的夸奖和重视,而这一切都和萧华出色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分不开的。
在一次和红五军团13师的配合作战中,敌军部署了23个团,装备精良,而我方只有13师3个团和少共国际师三个团的兵力。
战士们听到萧华这番话后热血沸腾,打退敌人上百次的进攻,成功击毙敌军上千人。
战斗打响后,敌军为了打败少共国际师,派飞机扔下许多炸弹对他们进行轰炸。我军没有防空武器,只能拼尽全力与之对抗。在残酷的战斗中,全师将士同仇敌忾,几天都不曾吃饭和喝水,只为了打败敌人,圆满完成任务。
1935年1月,在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定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正确领导地位。萧华和其他将士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格外高兴,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。
遵义会议后,少共国际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随后被编入各红军部队。萧华被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部长,仍然是师职干部。
少共国际师从成立到撤编的一年半中,陈光、吴高群、曹里怀、彭绍辉先后任师长,政委始终是萧华担任。少共国际师是我军历史上一支最年轻的部队,从少共国际师出来的人,都有较强的政治思想工作能 力,这源于萧华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政工才华。
进入草地三天来,战士们每天只吃两顿饭,都是青稞麦加上野菜汤。刚开始每顿都会倒上一小碗青稞麦,再放进脸盆里加一点野菜煮成稀汤喝。
萧华是和吴宗汉一起吃饭的,后来他见吴宗汉的粮食口袋里只有两三斤青稞了,便对他说:“这点麦子还要吃好几天呢,你就自己吃吧,我去司令部的同志那里混口饭吃。”
由于连续的艰苦行军,战士们的体力消耗慢慢的变大,吴宗汉也坚持不住了。罗瑞卿看到这个地方连忙走过来说:“你身体不行了吗?现在看来,你不仅照顾不了首长,还需要首长照顾你,这样吧,你回保卫队吧。”
吴宗汉听后很难过,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。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萧华说:“你就回去吧,生病了就要好好养病,去保卫队,那里的同志们还能照顾你,大家才能胜利走出草地!”
吴宗汉再也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,萧华用手替他擦去泪水,说:“老表去吧!我们还能经常见面的,等革命成功了,我们还需要一起回兴国看望家人呢!”
走出草地后,作为前卫部队的红二师,在师长陈光和政委萧华的带领下,继续前行来到甘南的腊子口。
前卫二师四团向腊子口发动猛烈的进攻,尽管敌军的人数和兵力都在我军之上,但经过激烈的战斗,双方还是不相上下。不过当时红军的右边还有胡宗南的主力部队,左边有杨土司的两万骑兵,如果此时被包围的话,那么我军将陷入重重危险之间。
黄昏时分,四团隐蔽展开任务,但非常可惜的是在敌人疯狂且强烈的火力下,进攻受到阻碍。陈光和萧华见状后带领17名战士,来到腊子口左侧的山脚下,由一名善于攀登的战士带着绳索进行攀登。
其他16名战士依次爬上崖壁,最终登上左侧的山顶,然后到敌人驻地的后方,用手榴弹对其进行轰炸。敌人万万没想到红军能从自己的后方出现,一时乱了阵脚。我军趁机发起进攻,成功占领腊子口。
中央红军在1935年9月翻过岷山,抵达哈达铺。红军在此地进行了整编,萧华被任命为第一纵队第一大队的政委,则为第一大队的队长。
10月7日,在毛主席、彭德怀的指挥下,萧华和率领第一大队配合第一纵队其他部队,
不久后,萧华等人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抵达陕北。在此期间,萧华也曾多次完成毛主席交给自己的任务。
1938年年初,八路军永兴支队抵达乐陵,和当地的抗日三十一支队会师后,为了更好的提高指战员的素质,组织专门成立了军政训练大队。学校内的老师大多为八路军领导干部和军事文化教员,特别是一些参加过长征、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红军。
萧华向来很重视干部们的培养,因此抵达边区后不久,他们便从长远抗日的角度考虑,决定更大规模的培养抗日干部,重点是在军政训练大队的基础上,正式创办八路军抗日军政学校。学校以延安抗大为榜样,提倡“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”的作风,教员和学员们虽然都吃的是咸菜、窝窝头,条件十分辛苦,但大家的心态却很好,每天都在认真学习。
学校还让学员们参与政治活动,比如在1938年10月发生的挽留抗日县长牟宜之的事情。当时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来到乐陵,借着和萧华洽谈政事为名,企图劫持牟宜之去惠民。
在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和边区特委的发动下,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和教员们一起参与了这场政治斗争。学员们团团围住沈鸿烈的汽车,导致其无法出城,最终留下了牟宜之。
能够再见到毛主席,线年萧华被授予上将军衔,也是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。
1963年罗荣桓不幸逝世,萧华开始主持总政治部的全面工作,1964年任命萧华为总政治部主任。
萧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期间,众多开国元帅和大将都健在,从这里足以看出毛主席等人对他的信任和器重。
1964年2月由于萧华一直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,他累倒了,最后在周恩来总理和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命令和安排下,萧华和妻子前往杭州养病。
“萧华同志啊,你为党、国家、人民以及子孙后代做了件大好事啊!我谢谢你!”
过了几天后,参加国庆观礼的名单再次来到毛主席的手中,毛主席看后又退了回去,仍是什么线日,国庆观礼名单第三次送到毛主席的手中,他看了半天,拿起笔在上面写下“萧华”和“刘志坚”两个名字。
毛主席和萧华等人1974年10月1日,萧华身穿笔挺的军装站在城楼上,当他的目光落在毛主席身上的时候,心想:
尽管两个人已经快8年没有见面了,但他们的感情还是很好的。朱德一只手拉着萧华,另一只手拉着王新兰,仔仔细细的看了看他们,又问他们这几年过得还好吗。
“萧华啊,你还年轻,还能够继续为党、为祖国工作几十年的!你可要振作起来,我们二万五千里和抗战都熬过来了,还会怕这点困难吗?绝对不能灰心啊!”
1977年4月萧华担任政治委员,对于毛主席的感情,萧华的初衷不曾改变过。萧华曾撰写长文回忆毛主席对他的教诲,还多次说过: “我萧华能够有今天,完全是党、毛主席的教育和培养……”#深度好文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