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8-21 01:47:33 | 作者: 华体会app怎么样
内卷的极致状况是怎样的?最近看到O大的一篇旧文,叙述了他在大宗产品商场的阅历:
他介绍完油的出产的悉数进程之后,他问全班一个问题,“假如你是一个炼油厂的老板,不论你在西伯利亚,北海,仍是英国,你要去期货交易所报价自己的产品,你要怎样报价?
然后他一个一个问过来,有人说用均价,有人说用一致预期价格,有人说比之前报价的人低一点点。
那哥们说都不对,你有且只要一个挑选,便是报价你的短期现金本钱,short term cash cost。
然后咱们都不理解,全班都很默然,然后他十分诡异地笑着和咱们说,这便是大宗产品商场严酷的当地。他解说说,在一个同质化竞赛,没有品牌溢价的商场里边,你仅有能做的便是尽或许下降自己的出产所带来的本钱,然后期望去卷死对手,别无他法。所以你 乃至不能报价全本钱(All in sustaining Cost),由于这儿边包含了折旧和摊销,假如你这样报价,你或许会被一个忍受短期亏本,决议勒紧裤腰带两年然后自杀式报价的对手干掉,在那两年里边你觉得他在自杀,而两年后挂掉的反而是你。
最终我记住他的总结,粗心是:远见在一个严酷竞赛的同质化商场中不值钱,任何一个人都是争夺在明日能活下来,然后明日的明日能活下来,然后假如命运好的话可以迎来一个真的明日。
他说曾经生意最好的时分,他要招十几个工人,现在依据他的经历,他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下降一些职工的数量,然后他也觉得假如需求不能好起来,那么后边的竞赛会很剧烈,他需求控本增效,期望用自己的经历和十几年的口碑活下来。
同质化竞赛,只要一个活下来的办法便是下降短期本钱。然后活下来的人最终再把一切亏掉的钱赚回来,而没有活下来的人就成为了故事里边的惋惜。
以上的故事总结下来,在彻底同质化且需求短期刚性的商场里,囚犯窘境把理性决策者逼向“现金本钱自杀式报价”;而职业的长时间赢利只能靠“让对手先死”来完结——这是所谓“大宗产品商场严酷的当地”。
满意这四条的职业,就会呈现典型的“现金本钱报价—极限紧缩—剩者为王”内卷途径。实际中大体有三类:
这些职业的产能在金融周期里被“超前建造”,一旦需求减速,价格直接打到可变本钱,高折旧的新产能反而最早被拖死(2023 年的硅料、2024 年的锂盐都在重演)。
技能节点一旦标准化,品牌溢价瞬间归零,报价只看“现金本钱+折旧忍受度”。存储芯片每 3~4 年一次“自杀式杀价”,最终由三星、SK 海力士等现金流最厚的玩家把亏本再赚回来。
这些职业把“产能”换成了“司机/骑手/团长/机酒库存”,退出壁垒看似低,但途径经过补助把“现金流”变成“流量现金本钱”。谁先没钱补助谁先掉单量,剩下来的途径再把比例变现。2021 年社区团购的“1 分钱买菜”便是典型“现金本钱报价”。
但凡你能说出“谁家廉价就买谁”且产能能快速扩张或退出的职业,都或许被这条逻辑锁死。那么咱们身处的MCU职业,是否适用这个逻辑呢?
答案显然是不适用的,至少远没到“只能报短期现金本钱”的极点地步。原因有三点:
MCU 有 8/16/32 位、主频、Flash/RAM、外设组合、温度等级、功耗、封装等几十个维度,同一颗料号往往对应多家客户的定制固件。用户要的不仅仅“廉价 1 分钱”,而是“刚好满意我板子上的 5 路 UART + 2 路 CAN + 低功耗 3 µA”,同质化程度远低于大宗 DRAM 或螺纹钢。
- 代码重写的搬迁本钱(外设库、引脚兼容性、IDE 生态)远高于换一袋水泥或换一块光伏板。
- 车规、工规要过 AEC-Q100、IEC61508 认证,周期 1~2 年,构成“认证壁垒”。
- 大客户还要签 5~10 年长时间供货协议(LTSA),价格里包含了“供给安全溢价”。
这些要素让厂商敢在报价里保存折旧和毛利,而不至于被“自杀式对手”一夜踢出局。
MCU 用 40 nm~90 nm 的老练节点,但这些产线一同跑 Nor Flash、PMIC、CIS 等十几种产品,产能切换需求 mask set 和良率爬坡,不能像炼油厂“今天开、明日关”。因而即便短期需求下滑,也很少呈现“我们一同把价格打到现金可变本钱”的践踏。
2023 年全球 MCU ASP 下滑约 15 %,但头部厂商(ST、NXP、Microchip、Infineon)毛利率仍保持在 45 %~55 %,远高于硅料、存储芯片的 10 %~20 % 乃至亏本区间。我们拼的是“产品组合 + 生态 + 长时间供货”,而不是“谁能把固定本钱悉数牺牲掉”。
所以,兼容 MCU 职业是“差异化红海”而非“纯价格战红海”。你可以正常的看到部分杀价(比方 8 位消费级小厂互砍),但职业全体仍保存品牌、认证、生态和长时间协议带来的溢价空间,因而远不到“只能报短期现金本钱”的严酷逻辑。
8 位 MCU 现已“红海到发紫”,价格遍及低于 0.2 USD,但远未到“只能报短期现金本钱”的极点——各家还能靠“外设组合 + 车规/工规认证 + 长寿命供货”保存一点毛利,全体归于“深红海”而非“血海”。
我国本乡:赛元、中颖、晟矽、芯海、东软载波、灵动微、汇春、赛腾微、赛芯、航顺等 20 家,每家都有 10 余颗 Pin-to-Pin 兼容料号。
• 工业级 ‑40 ℃~105 ℃、15 年供货许诺的料号,价格可再溢价 30–50 %。
• 高端 8 位(带 CAN/LIN)在车身/照明节点持续增加,低端 OTP 商场因 32 位 M0 揉捏呈萎缩。
– 通用型价格已迫临晶圆级现金本钱,但车规/工规/长寿命料号仍留 30–50 % 溢价;
– 商场总量安稳且涣散,玩家超越 30 家,价格战常态化,却未到“团体跳楼”阶段;
– 未来三年,高端认证 8 位与超低价 OTP 将两极分化,中心档会被 32 位 M0 进一步蚕食。
32 位 M0 级 MCU 已确认进入“价格脚踝斩”的严酷内卷阶段,但还没到“只能报短期现金本钱”的纯大宗逻辑——由于仍有生态、认证和供货安全三层差异化护城河,仅仅水位越来越浅。
• 揭露叫得出姓名的国产 M0 级厂商 30 家,兆易、航顺、华大、中微、国民技能、芯海、沁恒……每家都至少 3–5 条 Pin-to-Pin 对标线。
• 生态:STM32Cube、Keil/IAR Pack、社区教程仍是新人首选,国产虽兼容但生态黏性略弱。
• 供货安全:长协+库存+多晶圆厂备份,大客户乐意付 10–20 % 溢价。
因而假如你做的是消费级、无认证、Pin-to-Pin 通用的 32 位 M0,那现已是红海中的红海,价格战随时击穿现金本钱; 一旦加上车规、工规、低功耗、无线协议栈或安全加密,就仍能保存 30–50 % 溢价,暂时脱离“纯内卷”轨迹。
M3 现已“红海化”;M4 正在“浅红→深红”过渡,高端类型仍靠附加价值缓降,但通用型离“脚踝斩”只差一年。
• 揭露量产 M3 的本乡厂商 ≥ 25 家,兆易、航顺、中科芯、雅特力、极海、国民技能悉数有 Pin-to-Pin 兼容料号。
→ M3 呈现“20 家抢 1 个插座”,M4 现在仍是“10 家抢 3 个插座”。
• M3:外设差异小,干流封装 LQFP-48/64 已标准化,软件生态 90 % 以上兼容 STM32,导致“谁廉价谁上位”。
M3 已堕入“价格践踏 + 途径践踏”的深红海,根本契合“现金本钱报价”前的最终一道门槛; M4 的通用型(仅 FPU+DSP,无外设晋级)正在仿制 M3 的途径,估计 2025–2026 年也会跌到 1 USD 以下; 带高速接口、车规/工规认证的“高配”M4 还能保持 2–3 USD,暂时留在“差异化红海”区间,但窗口期仅剩 1–2 年。
M4 以上(M7、M33、M55 等)暂时处于“浅红”状况——价格已松动,但远未像 M0/M3/M4 那样打到现金本钱;真实的护城河是高速外设、车规/工业认证、功用安全和生态确定,三到五年内不会演变成纯内卷。
• 全球能量产 M7/M33/M55 的厂商 10 家;大陆能量产 M7 的只要兆易、航顺、极海、国民技能 4 家,线 家(样品阶段)。
• 工艺会集在 40 nm eFlash,12 寸线产能被车规/工业长时间协议确定,短期不会大放量。
• 2024 年缺的不是“核”,而是“带高速接口 + 功用安全 + 十年供货确保”的组合拳。
M4 以上 MCU 仍处在“技能-认证-生态”三重壁垒维护的蓝-红过渡带:
• 2026 今后若国产厂商完结车规认证和大批量产能爬坡,才或许向 M4 的深红海挨近。
因而现在谈“内卷到现金本钱”为时尚早,归于“蓝海末班车”或“浅红窗口期”。